联系我们
治“水”须在哪下功夫?维护河湖健康,已经做了什么?还应做些什么?
2022年06月17日
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,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、先导性、约束性作用。
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十六字治水思路,怎样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治水思路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贡献?中共水利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署名文章《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》,为我们详解治“水”的几个着力点。
湖南省长沙市通过建立河湖长制,大力治理河湖环境,建设城市美丽河湖、幸福河湖。图为流经长沙市的湘江及江中的橘子洲头。水利部供图
1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,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
我国人多水少,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只有立足全局和长远,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,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,才能既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,也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根基。
2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,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
我国一些河湖生态仍然十分脆弱,只有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,加强江河湖泊保护修复,还河湖以休养生息空间,才能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。
3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,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
建设国家水网有利于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,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根本举措。只有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,科学谋划建设跨流域、跨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,才能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控能力、供水保障能力、战略储备能力。
4、强化流域治理管理,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
水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生态要素和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等各类单元紧密联系、相互影响、相互依存,构成了流域生命共同体。只有牢牢把握流域性这一江河湖泊最根本、最鲜明的特性,坚持全流域“一盘棋”,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流域水安全。
5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,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
我国江河水系众多,只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,提供信息快速感知、智能分析研判、科学高效决策的强大技术驱动,才能实现江河保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。
6、完善体制机制法治,提升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
保障水资源安全,无论是系统修复生态、扩大生态空间,还是节约用水、治理水污染等,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,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、最严密的法治,善用体制机制法治,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维护河湖健康,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,让河流恢复生命,让流域重现生机,才能让我们进一步享受到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、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,要多谋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善事,多干保护自然、修复生态的实事,多做治山理水、显山露水的好事。
一、这些年河湖治理,我们做了什么?
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,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的历史性转变,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。
★下大气力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补水,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.89米,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4.65米,永定河、滹沱河、大清河、拒马河、潮白河等多年断流河道全线贯通,白洋淀重现生机。
★今年4月28日,京杭大运河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。
今年,水利部会同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四省市开展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工作,向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进行补水。4月28日,京杭大运河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。图为大运河天津三岔河口景观。水利部供图
二、下一步还要做些什么?
1、实施河湖生态环境复苏行动
★针对各地断流河流、萎缩干涸湖泊,制定“一河一策”、“一湖一策”,加快修复水生态环境。
★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,大力推进京津冀地区河湖复苏,继续实施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工作。
2、加强河湖保护治理
★深入落实国家“江河战略”,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水利的各项工作。
★全面确定全国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,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。
★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,重拳出击整治侵占、损害河湖乱象。
3、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
★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、水位双控管理。
★持之以恒抓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压减开采量,增加储量。
★加强地下水基础研究和监测评估。
4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
★推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。
★加大长江上中游、黄河中上游、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,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。
★以山青、水净、村美、民富为目标,打造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。
陕西丞海水务工程有限公司,陕西西安,环保清淤疏浚,河道治理,水环境治理与提升,资源化利用
下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