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生态治河 点亮城市的美!
2020年04月10日
在高楼林立、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,心里总是对自然界的那一抹绿有着神之向往。趁着假期人们爬山、逛公园,只为放松心情、一饱眼福。其实,在我们的城市里也有很多美丽的事物,它们为城市妆点,让“硬”城市变得柔软,有了生机。河流,代表着城市里的生机,它不仅是城市的灵魂,它和它所承载的环境也点亮着城市的美。
然而,在人与河流的相处过程中,随着人口增加产业发展,人们曾为了攫取更多土地的“私利”而对河道进行“改造”,把河道修葺成了“三面光”。所谓“三面光”,就是河底和两侧护坡的土壤被挖掉,然后糊上10厘米厚的混凝土衬砌,直挺挺、光溜溜,通过这种方式严防河水漫溢。可这样做的结果是,本该曲弯有情、人水相亲的河流被从自然界中剥离了出来。人们失去了亲水空间,动植物的家园被破坏,河流无法和地下水交换,变成了死河、臭河。以“快”为标准的水利工程,也并没有让水灾从此销声匿迹,而是使之转移到了下游。
在党的十八大之后,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总体布局,人们开始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地关系。从前人们觉得,洪水强悍,人就要制造更强悍的河道,恨不得洪水一夜之间就排光。然而经过实践却发现,这种以“快”为标准的水利工程,并不能让水灾从此消声匿迹,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,而是使之转移到了下游。但是如果“三面光”的河道衬砌被拆除了,那些没有了“防护”的一条条生态河流又该如何应对洪水呢? 生态治河的理念因此应运而生。生态治河不同于以往的治河理念,它并不将洪水视为敌人,一味让它快速排走,而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,通过恢复一些河滩、湿地等自然调节系统,让河流尽量恢复自然状态,让汹涌的水变得心平气和,有空间积蓄净化,也有时间滋润万物。生态河的水质清澈,水势蜿蜒自然,河底、岸边有泥土供动植物栖息,人和动植物都能和谐共生。河流,不再是深而陡的河漕里可望不可及的死水,它给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,让人类、花草、鱼鸟、昆虫和谐共生。水对整个生态系统功能起着基础性调控作用,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必须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基础。包裹城市的不能只是钢筋水泥,还需要自然的环绕。
只有遵循水循环的规律,才能实现生态治理。进行河道治理时,要寻找平衡点,统筹兼顾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要素的关系,增强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自身的抵抗力,让水可以呼吸,让河道更有生命力。丞海水务清淤疏浚水资源环境保护
上一页
上一页
相关新闻